“兄弟,你要是能帮我,以后荣华富贵咱俩一起享!”
伏胤一听,立马拍着胸脯保证:“殿下您放心,这话您可别声张,我举着幡进去,趁机把司马允给杀了。”
说完,就快马加鞭赶到承华门。
到了地方,伏胤扯着嗓子大喊:
“我奉陛下的诏令,带着兵来给你们和解啦!
淮南王殿下,您赶紧把阵势撤了,出来接旨!”
司马允一听,还真以为是皇上派来和解的,一点没起疑心,就下令打开阵势的门去接旨。
谁知道伏胤一进去,二话不说,直接抽出刀,把毫无防备的司马允给刺死了。
接着,伏胤收编了司马允的士兵,美滋滋地跑去见赵王伦。
赵王伦一看,高兴得差点蹦起来,当场就封伏胤为大将军。
随后,赵王伦大摇大摆地进宫,跟惠帝胡扯:
“陛下啊,可不得了啦,淮南王司马允谋反,幸亏我现得早,这才没酿成大祸。”
就这么着,赵王伦借着这个由头,把司马允的家族几千人都给灭了,手段那叫一个狠辣。
咱来唠唠潘岳,这哥们儿字安仁,是荥阳人士。
打小就才华横溢,在他们那一片儿,那可是出了名的“神童”
,大家都觉得他以后能跟终军、贾谊这些大才子有的一拼。
当年,晋武帝亲自去农田里搞籍田仪式,这事儿可不得了,潘岳抓住机会,写了一篇厉害的赋诗来夸这事儿。
赋里是这么写的:
华丽的车驾鸾铃作响,各种旗帜随风飘扬。
有个村里的老头站出来说:
“这世间的事儿啊,得跟着时势变,道理都是固定的。
高的东西得靠下面的做基础,人得把吃饭当大事儿。
要想把结尾搞好,开头就得端正;要想后面顺顺当当,前面就得小心谨慎。”
现在圣上在丰收的时候就想着储备物资,在安逸的时候就防备着匮乏。
做好春、夏、秋三季的大事儿,就盼着仓库能满满当当。
这就是像尧、汤那样的圣君用心的地方,也是拯救国家的好办法啊。
就因为这篇赋,潘岳一下子名声大噪,在当时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
可俗话说得好,人红是非多,他这才华太耀眼,把别人都比下去了,遭了不少人的嫉妒。
结果呢,有十年时间都没什么好机会,只能在河阳当个小县令。
潘岳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,他觉得自己这么有本事,怎么能就当个小县令呢?这不是大材小用嘛!
后来好不容易升了官,当上了给事黄门侍郎。
可这潘岳性格有点毛病,轻浮急躁,还特别爱追名逐利。
他和石崇那几个家伙,整天围着贾谧转,就盼着能从贾谧那儿捞点好处。